欢迎光临百度刀片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1943年3月,时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带领调查组,牵着两匹骡子驮着粮食、被褥,来到尊龙人生就是博旧版登录郝家桥村展开了蹲点调查。44天后,习仲勋因工作返回绥德地委,却为郝家桥村留下了代代传承的劳模精神和深情厚谊。
今年3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榆林市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的郝家桥展室,通过这里的一件件珍贵史料、一幅幅历史照片,重温那段厚重的红色故事。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抗战时期的郝家桥村,隶属于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绥德县沙滩坪区郝家桥乡,郝家桥乡政府驻地就在郝家桥村。刚刚担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对全区生产情况详细了解后,决定采取典型突破、推动全局的办法开展工作,并决定把有着革命底蕴的郝家桥村作为典型突破点,开展蹲点调查。
当时,调查组成员还有时任绥德地委秘书长安志文、绥德县委书记宋养初、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邹文宣、绥德县妇救会主任张力、沙滩坪区委代书记林肖硖、《解放日报》驻绥记者田方和《抗战报》主编梅行。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抱着这样的工作态度,调查组进驻郝家桥村后,以绝不打扰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秩序为出发点,采取上门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村党支部制定生产计划、开展谈心活动、召开座谈会等群众欢迎的方式方法开展调查。
随后,调查组全面总结了郝家桥村减租减息、变工队、精耕细作、移民运动、厉行节约、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等方面的经验,形成了《谈夏收》《记两个变工队》《谈锄草》《移民问题》等多篇调查报告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有力地促进了绥德分区的各项工作。
44天的时间里,调查组坚持“深入群众实际,以问题导向为主,典型突破,推动全局”的工作方法,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生产,缓解了租佃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为郝家桥村接下来开展农业大生产扫除了障碍,打开了局面。
郝家桥调查中形成的生产理论和生产实践,迅速在绥德分区全面推广。
一年下来,郝家桥村不仅取得了大丰收,绥德分区当年的生产总值折合小米也达到了40余万石,既解决了全区52万人口的吃饭问题,还支援了抗战,解决了部队大部分粮食供应,实现了全区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
1944年7月,中共绥德地委、绥德专署给郝家桥村送来了“农村楷模”的牌匾。由此,郝家桥村就有了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农村楷模,郝家桥村也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面旗帜。
“党就需要像你这样的党员”
在郝家桥调查期间,为了鼓舞群众劳动热情,掀起生产高潮,调查组还组织开展了“好受苦人”(“好劳动人”)评选活动,选出全村各行业中的“好受苦人”,作为村级劳动英雄的候选人。再经全村群众投豆,在“好受苦人”中选出了郝家桥乡、村劳动英雄,选出的劳动英雄有纺织英雄刘应贞和高老婆,拦羊英雄有郝思新,选出的沙滩坪区劳动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是刘玉厚,沙滩坪区模范乡长、模范共产党员是郝思敏。
“好!好党员,好同志,党就需要像你这样的党员,咱们共产党就更有办法。”对于劳动英雄刘玉厚,习仲勋曾给过这样的赞誉。
从1943年3月2日起,《解放日报》陆续刊载了《绥德刘玉厚受奖》《劳动人民的旗帜》《刘玉厚春耕完毕》《刘玉厚的光辉》《刘玉厚明年生产计划》等大篇幅报道,在群众中形成了“劳动光荣,受人尊敬”的观念,在全区掀起了“人人学习刘玉厚,村村学习郝家桥”的高潮,为全区大生产运动树立了一面旗帜。
“今年谷子五石五斗,高粱三石五斗,黑豆五石五斗,麦子四石,豌豆一石,扁豆一石,糜子六斗,绿豆一石,芝麻一斗,洋芋二十五袋,南瓜四百多个,棉花二十五斤,除去四石三斗租子和公粮外,足够全家一年吃穿用了!”1943年秋收后,刘玉厚兴奋地给自己的生产计划监督人习仲勋作汇报,习仲勋亲切地鼓励他再接再厉当好大生产运动的模范。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玉厚被邀请赴京参加新政协筹备会议和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并作为89位主席团成员之一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商国是。
1949年10月1日,刘玉厚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这是新中国给予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的至高荣誉。
1995年刘玉厚去世,习仲勋得悉后写下了“刘玉厚同志是陕甘宁边区著名农业劳动英雄,优秀共产党员”的题词。
“搞好生产,过好光景”
新中国成立后,郝家桥群众牢记习仲勋同志的期望,坚持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在郝家桥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千方百计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携手并肩开创幸福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中坚持走在前列。
1950年国庆节前夕,郝家桥全体村民写信给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汇报生产情况。
收到郝家桥群众来信后,习仲勋回信鼓励郝家桥群众“搞好生产,过好光景”。他说:“看到这封信,好像见了大家的面,好像走进了郝家桥村,看到了漫山遍野将要收割的庄稼。郝家桥是一个勤劳生产的模范村,全村男女老幼团结友爱,像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这种新面貌、新气象,是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必然要走的康庄大道。”
2000年6月10日,受习仲勋同志委托,1944年7月至1945年8月曾在郝家桥乡担任乡文书工作的齐心同志,回到了阔别50多年的郝家桥村看望乡亲们。回到郝家桥村,就是回到了家,齐心激动地说:“郝家桥的乡亲我忘不了。”
看到郝家桥村小学破损的校舍,齐心还专门协助捐资15万元以修缮校舍,建起了郝家桥希望小学。
郝家桥蹲点调查是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搞好生产,过好光景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真挚情谊的生动呈现。
这里的人民群众一直惦念着他们的“习书记”,刘玉厚等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农村楷模这面旗帜一直在黄土高坡上高高飘扬。( 程刚)